• 热线:400-116-9500
  • 电话:0898-66501859
  • 手机、短信咨询:13976651089
  • 夜间值班电话:0898-66501859
  • 邮箱:haizhen0081@sina.com
  • 投诉专线:13976651089
个人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企业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2023年海真易经培训教学课程安排

    2023年海真易经培训教学课程安排

  • 海真起名网

    海真起名网

  • 海真老师海南省农行易经讲座

    海真老师海南省农行易经讲座

  • 海真老师为海南旅游企业做易经文化培训

    海真老师为海南旅游企业做易经文化培训

  • 海真老师为地产企业做易经讲座

    海真老师为地产企业做易经讲座

  • 海真老师金融企业讲座

    海真老师金融企业讲座

  • 海真易经西藏班师生合影

    海真易经西藏班师生合影

    海真乾元国学

    海真大师讲禅修养生的好处

    发表于:2015.08.11 来源:海真乾元国学 浏览次数:1870

    在经济,信息迅速发展的现代都市,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随之而来,烦躁、失眠让许多都市人群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中。面对现代那么多压力,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合理的排遣,就会成为人们严重的心理、生理疾病。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给自己放上几天假,去寺院里参禅。如今的寺院都会给行人提供斋饭,人们可以在寺院里吃斋饭,与僧人交流,或者是来个盘腿打坐,亲身体验,体会禅修养生之道。


    禅修,巴利文里意思是"心灵的培育",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的健康的状态培育出来。其的实践方法就是以"八正道"的修学为主,以四梵住的慈悲喜舍;七觉支的念、择法、精进、定等为辅。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修行之路,使很多人无论是过出家生活的,还是过在家生活的,都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随分随力地行践八正道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逐渐减少烦恼的困扰和贪欲、嗔恚、愚痴的束缚;逐渐让心灵净化及得解脱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觉悟解脱的方向前进。


    任何一个发心修习的人,都能从这些平实的修习中,逐渐体会到极有意义、极具价值的觉悟真理。


    禅修,最简单的角度来解读就是平和的心态。有一位上师把禅坐中的心形容为“悬挂在虚空之中,毫无牵挂”,即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不要让心有任何的挂碍或负担。


    生活赋予了太多美好的事物给我们,我们却把它忽略掉,而把生活中掺杂的烦恼拿出来,用放大镜放大,然后自己蹲在里面,固执的不肯出来,完全忘记了后面路途中还有更美的风景。


    偶尔的烦恼,偶尔的伤感,偶尔的困难,偶尔的矛盾,都是我们的人生必修课程,不要排斥,不要逃避,不要执着,不要彷徨,在静静的打坐过程中,放下执着,反观自身,用平常心看待世间的一切。


    在静坐冥想的禅修过程中,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灿烂的阳光,原来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关心我们的人,原来我们还有被包容和被原谅的机会,原来我们还拥有很多欣赏他人和被欣赏的权利,原来,幸福是如此得简单。


    禅修分为许多种,以下海真乾元文化为您解释如何静心禅修,供您参考。


    正念的修习就是对身、受心法四个地方多加觉知,因为多加觉知,自然就会对此多加了解。生命的真理不必向外寻找,生命的现象和理则就在于自己的身心之内,如果能对此有亲证的智慧,贪欲、嗔恚、愚痴、无明、渴爱、颠倒、执着等各种烦恼就会逐渐减轻以至于彻底断除。


    (1) 身念处


    如果我们能正念于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语言说话,我们自然能改善自己的身业和口业。若再以正念进一步观察,就能亲身体验到善行的价值,和确信善行会带给自己及他人快乐。


    正念于身体的无常——无常是身体的真相,我们不需要回避这一事实。观察无常能对治“我执”及各种的执着。当执着开始减轻时,便能亲身体验到“放下”所带来的解脱自在。同时知晓“我慢、以自我为中心”,实在是人生中的一个重担。除此之外,正念于身体的无常也能使人们明白光阴的宝贵,因此珍惜时光努力修行。


    正念于身体的呼吸—出入息念。我们能利用呼吸来培育正念——持续觉知的能力;培育正定—安住一境,活在当下的能力;培育智慧——随着呼吸不断进行,不断变化,使我们觉察到人生的无常、不实在的真相。


    正念于身体的各种不净—培育一种客观和全面观察事物的能力。身体有吸引人的地方,也有很令人厌恶的地方。当我们不再按照自己的爱好、不再片面地观察身体时,很容易就会知道身体各处都充满着不净的东西,令人厌恶。这能对治自身的爱执和对异性身体的爱执。


    (2) 受念处


    正念于当下所处的感受,和感受的生灭无常,来培育我们大家持续的觉知,并利用这些感受使我们安住于当下现在。


    正念于不善行和善行所带来的感受——我们可以观察当自己因贪欲、嗔恚、愚痴而作出的不善行为时,内心世界生起的感觉;观察当自己作出善法的行为如布施、持戒、守法、慈悯众生、具有正知正见、身心安住下来时,内心又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可因此而亲身体验到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正念于自己怎样对待感受—观察自己有没有因苦受而进一步带来愤怒、紧张、悲伤、忧愁等情绪;有没有因乐受而进一步带来爱染执着、令自己不断追求乐受,或因还能抓住乐受而心生烦恼;观察自己能否减少被感受的牵动,还它一个“感受就只是感受”。


      凡夫俗子的一个特色,就是毕生都在追逐乐受和排斥苦受。佛教称这种追逐乐受和排斥苦受为“爱”或“渴爱”。渴爱使人生起苦恼,也是生死轮回的动力。阿罗汉圣者是没有任何渴爱的,但是他们有感受。阿罗汉圣者不需要摧毁感受、不需要逃避感受、不需要压抑感受、也不是对感受麻木没反应,他们只是按需要来对感受作出适当的反应(如因坐禅太久带来身体苦受时,就改变姿势为行禅等),而不会因渴爱来感受作出反应(如当欲望生起时,无法观察和反思,只能去满足欲望等)。


    (3) 心念处


    正念于心念的生灭无常。


    正念于内心当下所处的状态——当自己的内心受到贪欲、嗔恚、愚痴所束缚时,觉知自己的内心受到贪嗔痴的束缚;当自己的内心能从贪欲、嗔恚、愚痴解脱出来时,觉知自己的内心能从贪嗔痴之中解脱出来。以正念进一步观察,可深入明白贪嗔痴是令人苦迫的东西,贪嗔痴越是炽盛的人,他的苦迫就越是炽盛;也可以明白到人是有能力减少甚至彻底断除贪嗔痴,深入开发出解脱的智慧的。


    (4) 法念处


    “法”的巴利文意思是“正确、东西、事物的规则、意根的对象、佛教的教义、社会上的法律”等含义。巴利文本《大念处经》中,在提到法念处时所列举的都是佛教的教义,当中共包括有五盖、五蕴、十二处、十结、七觉支、四圣谛、八正道等。


    正念于五盖—当五盖生起时,知道它们生起;当五盖没有生起时,知道它们没有生起;除此之外,进一步观察五盖怎样在自己的心中生起和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它们会生起;观察怎样可以使五盖不在自己的内心生起甚至于怎样可以使五盖彻底清除。通过这样的修习,我们便会对五盖越加了解;因为对它们越加了解,所以能明白五盖的过患及对治它们。


    正念于五蕴—五蕴是对生命的分析,蕴有“组合物”的意思。人生就是由五堆组合物——色(身体)、受(感受)、想(印象、概念)、行(动机、意向)、识(心识)所组合而成。五蕴的分析只是对心识的部分再次细分为受想行识四类不同的心识功能而已。正念于五蕴就是去观察生命的“无常、苦、无我”三个实在的相状。无常相是指五蕴的每一蕴、我们的生命以至于世事万物都是迁流变化,没有恒常的;苦相是指五蕴的每一蕴、我们的生命以至于世事万物都是带有缺陷、没有圆满、带有苦迫的;无我相是指五蕴的每一蕴、我们的生命以至于世事万物都是没有实在、没有绝对主宰的。这三相是所有生命以至于所有世间事物的三个真实相状,只是凡夫俗子因愚痴颠倒,从来都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极少数人即使面对这个事实,也没有正确的方法去彻底解决人生的苦迫。当我们开始去正念五蕴的三相时,我们各种的渴爱、执着便会开始减弱下来;自我中心便会减弱下来;人生的各种烦恼也会开始减弱下来。当这个观察逐渐成熟时,可深入明白这个修习方法就是正确地灭苦方向;唯有通过这样的修习,才可以把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彻底止息下来。


    正念于十二处—十二处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对世间生命及世间事物的分析,它们分为内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处——色声香味触法,共十二种东西。其间的关系如下:


    色(视觉对象) 眼(视觉功能)

    声(听觉对象) 耳(听觉功能)

    香(嗅觉对象) 鼻(嗅觉功能)

    味(味觉对象) 舌(味觉功能)

    触(触觉对象) 身(触觉功能)

    法(思想对象) 意(思想功能)


    整个宇宙森罗万象,有各种不同形色的众生和各种不同环境的世间,但是概括来说,在内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在外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而已。因此观察十二处可使我们明白贪欲、嗔恚、愚痴是从什么地方生起的,并知道对治贪嗔痴主要下功夫的地方。因为贪嗔痴的生起是和六根接触六境有关的,但是对治贪嗔痴,并不是逃避外境,也不是逃避思想,而是正念正知地面对环境、思想、内在六处。各种顺逆的外境,各种生灭无常的思想,内六处的无常、苦、无我,就还它们本来生灭无常的真实面目。能体会到这一点,就不会抓紧这些东西不放,同时也不会受其束缚,人生因此得到自在清凉。


    正念于十结—十结是众生在世间生死流转的十个结缚,它们分别是“五下分结——身见、戒取、疑、贪欲、嗔恚”;“五上分结——色界贪、无色界贪、我慢、掉举、无明”。

    五下分结——五个能系缚众生在欲界之中的结缚。


    身见—分“常见”和“断见”两种。认为生命中有一个“我”或“灵魂”永恒长存,为常见;认为人死之后一切无有,犹如灯灭,为断见。常见和断见都是生命见解的两个极端,两者都不能全面和正确地了解生命。佛教指出身心都是迁流不息但又依赖因缘条件而得以相续的东西,当明白这一点后,就会断除常见和断见,即是断除身见结。


    戒取——这里的“戒”指修行,“取”指执着,就是固执地执着的修行方法。若能以客观、开放、求知、求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宗教教义和以此态度来修行,就会断除戒取。


    疑—对四圣谛的怀疑。若能对四圣谛有正知正见,就能断除疑结。


    贪欲—对色声香味触法的贪着。修习八正道能对治贪欲结及嗔恚结。若要将贪欲和嗔恚彻底断除,必定要靠禅修和智慧的帮助。


    嗔恚—愤怒、怨恨、敌意等。


    五上分结—五个能系缚众生在色界和无色界之中的结缚。


    色界贪——对色界的贪着。


    无色界贪——对无色界的贪着。


    我慢—自我中心;对自我的执着;对属于自己的事物的执着。


    掉举—内心世界起伏不平。


    无明—对四圣谛没有切身的体证。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圣者由低到高分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个层次。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各种层次的圣者,就是视其减弱或断除了哪些的结缚。


    正念十结——明白十结是使人们受束缚的东西,并开始对治它们。观察自己能够减弱或断除哪些结缚,可以知道自己在八正道之中的修习进程。


    正念七觉支—观察这七种进行教法对自己的心灵有什么助益;观察怎样把这七种能力培育出来;观察怎样运用七觉支来使我们的内心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通过这些修习,我们会把自己的内心保持在一个平衡、稳定、有力、清晰的状态之中。


    正念四圣谛和八正道—四圣谛是生命的真理,我们可以在生命之中来观察苦集灭道;我们也可以在修习八正道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苦集灭道。佛陀鼓励他的弟子以客观、开放、求知、示证的态度来修行。通过这样的修学,我们才逐渐深入体证四圣谛,也明白了八正道不同于世间其它宗教的修行方式。八正道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正确了解人生,高度净化人生,使人们彻底摆脱忧、悲、苦、恼的道路。


    禅修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姿势,行、住、坐、卧之中都可以用作禅修。


    坐姿是最主要的禅修姿势,但是若坐禅太久或遇到较大的昏沈,应当转换姿势来消除疲劳,从而继续禅修。


    在身体十分疲劳而内心又想禅修时,可让身体躺卧下来,保持正念来做卧式禅修。禅修还会因为姿势的转换而被打断,因为禅修的重点在于正念的持续,所以,只要正念的持续,就是禅修的继续。


    当我们阅读《阿含经》时,经常可以看到佛陀和其它比丘在“露地经行”——在空旷的地方行禅。经行就是行禅,当中也包括站禅在内。可见原始佛教所采用的禅修方法并不是长时间坐着不动的方式,而是因身心的自然条件来作出适当调节的禅修方法。


    行禅就是以步行的姿势来作禅修,可根据当时的环境而采用直线来回或环形来回的方式:直线来回是沿着一条长而直的道路,十米左右最好,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当走到路尽头时转身回来继续禅修。感觉劳累时,可在道路的一端站立停留休息,然后继续进行禅修。环形来回是沿着一个直径大的圆形道路从容步行,方法同直线道路禅修。


    行禅时双眼张开,目视前下方。双手自然放在胸前,调节好身体的平稳自然。内心安住在步行动作之中,对自己每个动作都尽量保持清楚觉知。自己一个人禅修时步行速度可快慢随意;集体禅修时,要与前面同修保持适当距离,不太近,也不太远。


    那要如何在生活中禅修? 


    对一些富于经验的禅修者来说,禅修与日常生活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禅修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日常生活也可以是禅修的一种方式。慈悲喜舍四种心法可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正精进、正念、正定等佛法修学成果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出来。


    这里海真乾元文化—海真大师提出的一些建议,有助于初学禅修者在八正道之中稳步前进;


    1、培养每天定时禅修的习惯,使禅修成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


    2、修习生活禅,把禅修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3、多参加集体共修活动,多与善知识相处。


    4、参加禅修,深化正念和正定的修习,过一段时期的远离梵行生活。


    5、完整修学所有的八正道内容,把禅修建立在正见及戒行之上。


    6、阅读相关佛学书籍,对佛教的教义有正确地理解,使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起来。


    7、尽家庭责任、工作责任、社会责任。加入义工行列;慈心对待自己和他人;善用自己的身心而又不执着自己的身心。


    8、多观察生命的无常、苦、无我,生起出离心。


    如何检查禅修进度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禅修效果衡量标准是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来观察自己有没有把贪欲、嗔恚、愚痴逐渐减弱下来,而不是以得到禅定的深浅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


    下面海真乾元文化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多方面来检查:


    1、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内心是否比较平稳、是否比较容易面对困境、是否比较不受各种苦乐的动摇。


    2、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耐性、沉着、清晰、从容、柔和等正面的内心素质是否增长;担忧、不安、烦躁、焦急、苦闷等负面的情绪是否有所减弱。


    3、在日常生活中,正念能否保持不失去。


    4、自己的人生是否更有意义、更快乐。


    5、对佛法是否更有信心、对自己是否更有自信。


    面对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都市,压力随之而来,人们的心灵得不到排忧,各种烦躁,各种烦恼,各种失眠也随之将至,人们更需要有一块能让自己喘息的地方,让自己的烦恼问题得以解决。海真乾元文化—海真大师,是一位早已将道。国学、佛、易经等融入血脉的人物,从事专业的易经应用、研究、教学已近三十载,以他为主持所开展的禅修不下几十场,是一位拥有经验三十载,经受时间考验,人们认可和尊重的,给自己心灵寻找一片净土,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空间来海真乾元!

    文章来源:海真起名网

    文章标题:海真大师讲禅修养生的好处

    本文地址:http://www.hzqmw.com/guoxue/31.html

    版权所有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来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什么是国学